西蘭鄉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要求,為產業賦能,為鄉村添彩,為群眾增富,以“三濃”情懷勾勒鄉村振興“高標準”“高顏值”“高品質”畫卷。
(一)以“濃厚誠意”起稿,勾勒“高標準產業”的“園區圖”
一是園區建設開創新局面。建設“一園兩片區”,在集鎮中心發展以農副食品、茶葉、竹木工藝品等加工制造業為主的綠色綜合片區。同時發揮原石材企業遺留廠房的集聚優勢,以后路工業片區和X143縣道兩側工業集中區為重點,發展建材加工、機械制造、石材廢料綜合利用等項目,突出西蘭工業園聚集效應。
二是產業興旺激活新動能。近年來,西蘭鄉以誠邀約,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引進西蘭七境堂茶葉、福建億森竹業、福州亨嘉工藝品加工等企業落地投資,依托七境茶、毛竹等資源,騰籠換鳥,盤活閑置廠房,促進轉型升級,在經濟發展上跑出高質量、加速度。切實將資源“盆地”變為發展“高地”。
三是文旅融合彰顯新氣象。引進省旅集團建成可容納千人的研學中心營地,整合帶活周邊洋坪、許洋、七境堂等6個鄉村旅游項目,著力打造一核引領、多元聯動、多村協同、連片繁榮的研學小鎮。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出研學線路,同時結合沿線村莊美麗鄉村建設,串點成線,聯動發展,形成“到蔣山村賞杜鵑花、到西蘭村品七境茶、到洋坪村看古民居、到許洋村游畬族特色村寨、到壽橋村看桃花林、到磹石村登步道體驗紅色文化”的鄉村旅游發展路線。
(二)以“濃重愜意”著色,塑造“高顏值生態”的“全景圖”
一是注重綠色發展,做好生態保護。嚴格執行生態紅線,對引進的項目和企業依據環保標準嚴格甄別,確保新項目環保達標;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工業集中區綠化養護,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讓企業項目生態環保更“愜意”,努力推動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
二是注重治理有效,提升環境面貌。打造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鄉鎮,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六清一改一管”、環境大整治大提升等行動,全面改善環境面貌。全鄉劃分18個大網格、93個小網格,用好“美麗羅源”監管平臺和鐵三角機制,重拳出擊開展打非治違攻堅行動,通過拆除、復耕、立案等方式依法依規嚴肅處置違建、濫挖盜采等行為。
三是注重生態宜居,推進鄉村建設。制定環保巡查值班表,每日安排鄉環保辦、鄉河長辦對垃圾堆放點、重點企業、田間地頭、水源地等進行摸排檢查,杜絕污水亂排放、生豬養殖回潮等現象,做好值班巡查與應急管理工作。完成綠茵鄉村、村植千樹、森林步道、古樹公園等建設,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西蘭,讓群眾生活更“愜意”。
(三)以“濃釅情意”刻畫,渲染“高品質生活”的“鄉村圖”
一是夯實生活富裕之基。立足西蘭鄉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優勢,緊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這個主題,發展農旅結合的鄉村振興產業,用心用情為民辦實事、促發展,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通過發展茶葉、生姜、桃林、菌菇等特色產業,進一步盤活土地,全面推廣有機農業,打響產業品牌,實現村財增收、富余勞動力消納。
二是鑄牢文化信念之魂。加強28個文物保護點和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巡查、修繕保護。建設磹石村孝親文化館、許洋村畬族文化研學體驗點、洋坪研學點家風家訓館等,推動磹石村工農食堂、紅色愛國主義基地、嶺頭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紅色文化點改造提升,傳承保護洋坪古村落和西蘭、許洋、石別下畬族文化,充分發揮磹石紅色研學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洋坪省級傳統村落暨古厝(明清歷史建筑)、許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等亮點示范作用,弘揚傳播推廣紅色文化、古名居文化、畬族文化等,增強鄉村文化軟實力,用文化為鄉村振興鑄魂賦能,為鄉村振興培育強大精神動力,讓優秀文化入腦入心。2023年以來,共接待學生、事業機關人員和游客20000余名。
三是彰顯鄉村文明之韻。開展“星級文明戶”“美麗庭院”“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系列活動,完善評比標準,通過個人自薦、群眾商議、實地考察等程序評選出各類先進典型。同時,通過微信、廣播等加大文明宣傳,發放文明宣傳資料5000余份。依托鄉村大講堂、道德講堂、“板凳黨課”開展紅色文化、鄉風文明教育,開展“送戲”“送書”“送電影”下村活動,著力提升村民道德文化素質。成立乒乓球隊、羽毛球隊、籃球隊、腰鼓隊等文體娛樂隊伍,營造全民運動健身良好氛圍,村民精神生活豐富多彩,鄉風民風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