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在羅源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羅源縣財政局局長 葉自楠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將羅源縣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4年預算草案提請縣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并請縣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縣財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扎實開展“三爭三領”、2023年攻堅行動,服務和融入全縣經濟社會新發展格局,優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益,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一)2023年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
全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1.62億元(預計數,下同),完成年初預算的108.1%,增長45.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1.3%,增長29.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4億元,增長19.1%。
2023年預算收支執行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
稅收收入8.65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8.1%,增長55.5%;非稅收入6.55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3.6%,增長5.6%。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
2023年縣財政繼續加大資金統籌安排力度,全力保障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48億元;公共安全支出1.45億元;教育支出7.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億元;衛生健康支出2.53億元;農林水支出5.34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2.6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9.3%,下降34.6%。政府性基金支出12億元,增長6.7%。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縣國有資本經營收入700萬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4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縣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27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4.5%,增長15.5%。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9億元,增長10.8%。
上述部分數字在決算編制中將有所調整,待決算編成上報省市財政部門核定后,再提請縣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
(二)落實縣人大預算決議情況
按照縣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有關決議和審查意見,我們認真組織預算執行,奮力推進財政各項工作。
1.拓財源促增長,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加強收入組織力度。緊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奮進百強縣目標,強化收入調度和預測分析,聚焦“兩本”臺賬,堅持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壓緊壓實組織收入責任。2023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21.62億元和15.2億元,同比增長45.8%和29.2%。
積極向上爭資爭項。聚焦2023年省市重點工作,優化調整正向激勵機制,加大向上爭取資金完成情況通報力度,2023年1-11月向上爭取資金5.36億元;強化部門聯動,扎實抓好項目前期管理,合力謀劃儲備2023年專項債券52個,爭取專項債券資金10.74億元,有力保障兩大園區基礎設施、牛坑灣、總醫院等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項目和打基礎、立長遠的項目得以順利實施。
全力服務實體經濟。落實國家稅費支持政策,全縣預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1.9億元,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打好財政政策“組合拳”,下達中小企業發展、技術改造、外貿發展專項資金5723萬元,重點支持縣域企業技術改造、外貿出口等,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助力災后恢復重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對“杜蘇芮”臺風災后恢復有關工作要求,組建災后重建金融服務組,制定災后恢復生產七條措施,出臺農業災后恢復生產貸款貼息實施細則,針對受災嚴重的鄉鎮的農業貸款,給予2%貼息補助。同時,根據全縣農業、漁業、水利、工業企業、交通運輸、住建市政等方面損失情況,積極向上爭取“杜蘇芮”臺風災害重建專項資金2881萬元,為受災鄉鎮盡快恢復生產提供資金保障。
2.優結構促協調,支持城鄉融合發展
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下達資金6715萬元,深化海漂垃圾治理、開展起步溪、護國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協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項目,逐步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統籌省市補助資金1838萬元,推進國土綠化行動、鞏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效果,促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持續推進濱海濕地生態修復。
逐步完善城市功能。下達資金1890萬元,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及管網建設,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安排債券資金1000萬元,支持學前路、學前洋路、府前街、城南東巷、城南西巷等5條市政道路整治提升;統籌資金1969萬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持續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持續加大“三農”投入。安排涉農資金9984萬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整合,提高糧食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發展,構建鄉村特色產業集群;撥付海上養殖轉型升級補助資金1.7億元,全面提升單位面積養殖產量、水產品品質,促進漁旅結合業態發展;統籌安排資金673萬元,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重點支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
3.補短板促均衡,持續做好民生保障
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撥付生均公用經費4784萬元,有效保障學校正常運轉;撥付助學金、家庭困難學生家庭補助等經費646萬元,全面落實資助政策;撥付債券資金、改薄資金等各類資金共計9768萬元,保障實驗幼兒園、第二實驗小學、民族小學、三中等校園建設、校舍修繕維護和教學設備配置更新,逐步推進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促進醫療衛生發展。投入1.28億元,加快總院建設成立醫聯體;提高公立醫院財政補助資金,下達各醫療機構補助資金1.19億元,保障各鄉鎮衛生院正常運轉、提升鄉鎮衛生院就醫環境和執醫水平;下達各類公共衛生資金8345萬元,提高公共衛生服務保障能力,深化醫防融合發展,有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織牢社會保障體系。撥付1000萬元支持我縣多形式多渠道開展就業工作,撥付9415萬元用于困難群眾救助、物價補貼等;投入2330萬元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投入3103萬元落實退役軍人優待政策和修繕烈士紀念設施等;撥付3.07億元推進養老事業改革,確保我縣機關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平穩運行。
4.強管理促規范,穩步提升治理能效
兜牢“三保”底線。堅持把“三保”放在地方財政支出的優先位置,加強財政庫款監控和調度,優先保障“三保”支出,按省定范圍和標準,預計2023年全縣“三保”支出15.13億元,其中:保基本民生6.1億元、保工資8.25億元,保運轉0.77億元。
嚴把審核關口。強化日常審核檢查與會計信息質量專項檢查并舉,今年以來,審核退回不規范、不合理資金超1000萬元;健全“三必查”“三抽查”等評審制度,全年審結項目646個,核減金額1.98億元,綜合核減率達12.45%。
強化財會監督。圍繞財政紀律重點問題專項整治,制定方案、組建財會監督工作專班,開展專項行動檢查,進一步嚴肅財經紀律;堅持過緊日子,加強“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管理,定期通報預警,確保“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保持合理水平。
推進零基預算。制定羅源縣全面實施零基預算改革實施方案,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構建該保必保、應省盡省、講求績效的資金安排機制。2024年預算編制中,壓減全縣單位定額公用經費和核減已取消或支出需求減少業務經費共計330萬元,用于增加教育投入。
防控債務風險。落實政府債務風險常態化監測機制,嚴格規范政府舉債行為,籌措資金保障及時還本付息,爭取再融資債券額度5.76億元,全年按期償還債務本息9.67億元,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上述工作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縣政府的科學決策、正確領導,得益于縣人大、縣政協的大力支持、監督指導,得益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財政運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已有稅源增長乏力,新的支柱稅源尚未完成培育,土地出讓收入持續減收,歷史性債務負擔仍然較重,基層三保壓力較大。這些問題和困難,將通過今后經濟發展和工作改進逐步加以解決,也懇請各位代表、委員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一如既往地對財政工作給予支持和指導。
二、2024年預算草案
202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一年,是我縣搶抓機遇、砥礪前行的攻堅之年。我縣財政工作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加力提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羅源篇章。
(一)2024年收支計劃
綜合考慮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財政收支增減因素,2024年全縣預算編制如下:
1.一般公共預算
全縣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計劃23.7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計劃17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加上級各類轉移支付補助收入、調入資金、再融資債券收入,扣除調出1億元用于自求平衡專項債券付息付費,2024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財力合計30.85億元。相應安排支出30.85億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縣政府性基金收入計劃10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68億元。加上上級補助收入、調入資金、再融資債券收入,以及扣除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資金4.4億元,2024年全縣政府性基金財力合計7.52億元,相應安排支出7.52億元。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全縣國有資本經營收入計劃500萬元,調出資金500萬元。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全縣社會保險基金收入計劃4.42億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2.54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1.88億元。社會保險基金計劃安排支出4.24億元,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2.54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1.71億元。
(二)2024年財政保障重點和主要支出項目
1.足額安排“三保”支出
將“三保”支出作為預算編制的重點,按照省定保障范圍和標準測算的“三保”支出需求,足額編列、不留硬缺口。2024年預算安排全縣“三保”剛性支出14.29億元,其中:保基本民生5.2億元,保工資8.66億元,保運轉4242萬元。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切實保障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切實保障機關運轉,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2.主要民生支出安排情況
(1)安排教育支出5.29億元。其中:安排4.46億元,用于落實全縣教師隊伍薪酬保障;安排1272萬元,統籌保障全學齡段公用經費;安排3000萬元,支持薄弱學校改造、增班擴容等學校教學設施設備提升工程;安排1055萬元,構建覆蓋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的全方位學生資助體系。
(2)安排社會保障支出7.27億元。其中:安排3.7億元,保障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繳納和退休人員養老支出;安排1.62億元,落實財政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安排2387萬元,用于退役士兵、軍隊轉業干部安置和各類優撫對象撫恤支出;安排1.07億元,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人員等城鄉生活困難居民和失地農民基本生活;安排2616萬元,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及提升康復水平。
(3)安排衛生健康支出2.05億元。其中:安排4672萬元,保障在職及離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安排4162萬元,用于計生戶農村二女扎獨生子女醫保繳費及生育關懷行動等補助;安排4478萬元,用于保障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安排5881萬元,保障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轉。
(4)安排重點項目支出4.12億元。其中:南溪、起步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及周邊管網改造、污水處理工程5000萬元;城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3900萬元;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2400萬元;敖江流域(羅源河段)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3115萬元;岐陽片區棚屋改造購買服務費4034萬元;開發區金港工業區防洪排澇項目1270萬元;松山片區大小獲防洪排澇工程16033萬元;臺商區小獲片區路網工程項目5354萬元。
(5)安排發展性支出2.62億元。全力支持縣委縣政府為民辦實事、重大項目建設,安排鄉村振興、農業發展、耕地保護、市政基礎設施、土地要素保障、項目前期經費等發展性支出2.62億元,加快農業農村、交通、城建等補短板,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潛力。
(三)扎實抓好預算執行
2024年是全面推進新時代羅源新征程新創業的關鍵之年,做好財政工作,責任重大。財政部門要深化預算管理,強化資金統籌,科學安排支出,認真執行好今年預算。
1.千方百計聚財源
加大鄉鎮招商力度。運用好鄉鎮新引進企業稅收分成政策,進一步引導和激發鄉鎮招商引資積極性,促進鄉鎮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增強鄉鎮發展動能,培植新稅源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快重點稅源培育。支持改善營商環境,繼續落實好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助力重點產業鏈精準招商,加快延鏈、強鏈項目落地建設,培植財源新增長點。積極幫助企業爭取上級工業增產增效獎勵資金,支持企業技改升級,增強企業競爭力,壯大現有財源。
支持園區基礎建設。積極爭取省市專項和債券資金,加快推進兩大園區標準化建設,謀劃推動鄉鎮特色產業園區建設,逐步提升園區承載力,提升園區公共服務水平,做大做強園區經濟。
盤活資產資源資金,進一步加大資源資產清查力度,有序盤活房屋、閑置辦公設備等資產,推進經布巖、碧里碼頭等項目涉及資源處置,加快重點項目用地報批出讓、閑置低效用地盤活處置,增加非稅收入。加大存量資金和沉淀資金盤活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優化統籌保民生
促進教育發展。加大學前教育發展投入,積極謀劃債券資金支持新建幼兒園工程建設;加強教育經費保障,繼續足額保障生均公用經費,落實學生資助補助政策,爭取省市資金、債券資金等,加強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進一步補齊教育短板、改善辦學條件。
夯實社會保障。優先安排民生領域“急、難、愁、盼”資金,解決弱勢群體迫切需求;持續保障城鄉低保、臨時救助補助等民生資金,兜牢民生底線安全網;積極推進養老事業、產業發展,逐步建立并完善一批養老機構,提升我縣養老機構執業水平,為“老有所養”提供硬件支持;繼續發揚擁軍愛民優良傳統,有序安排退役士兵、義務兵安置補助等資金。
改善醫療條件。統籌使用上級專項補助、債券資金等,加快縣總醫院建設進度、升級醫療設備配置等,穩步優化我縣公立醫院就醫環境;與省市醫療機構緊密合作,支持醫療系統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提高縣級醫療機構診療水平;適時為醫療機構引進優質人才提供財力支持,以便醫療機構培養并優化本土醫技人才;深化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為我縣高血壓、糖尿病、流行性疾病等社會群體提供醫療服務做好必要的財力支持。
3.深化改革重管理
完善財政預算管理。持續推動零基預算改革,深化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應用,提高績效評價科學性,運用好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全流程辦理預算管理業務,提升預算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推動預算管理工作提質增效。
推進縣域國企改革。建立健全國資監管制度,優化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強化業績考核,發揮縣域國有資本產業引領作用,用好政府資源和優勢,提高國有企業盈利能力,支持國有企業做大做強。
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強化國庫集中支付管理,健全縣級橫向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和縱向轉移支付監控,加快推進財政支出實時監控,嚴控資金撥付至實有銀行賬戶,嚴防違規撥付資金等行為。
4.精準施策防風險
強化債務風險化解。加強政府債務到期情況的分析研判,細化化債方案,落實償債資金來源,做好政府債務還本付息工作,努力向上爭取資金用于置換到期政府債務,緩解財政壓力。
落實財政直達機制。緊盯直達資金的分配、撥付和使用情況,夯實資金使用全鏈條監管,強化分析研判,做到全程可追溯、實時可監控,確保資金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嚴肅財經紀律執行。加強財政監督檢查與紀檢監察、審計等業務貫通協調,落實好監督檢查工作計劃,保障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有效實施,不斷提升財政監督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財政工作任務仍然艱巨,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埋頭苦干、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美麗海灣城市而努力奮斗。